2017年7月10日,我院PICC专科护士团队成功地为一例肺癌患者行“超声导视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术”。
置管器械▼
![DOH6ATO4T}G]%26B{1@$(9T.jpg](/Upload/user0000-0000-0000-1111-000000000101/hulitiandi/hulizixun/2017-08-11/cd7ca4ae3ab89d9b59de0f4ace242bad.jpg)
王秀丽护士长置管中▼
![4%SNJ9SQ3G]`Y%C5}TBX`98.jpg](/Upload/user0000-0000-0000-1111-000000000101/hulitiandi/hulizixun/2017-08-11/7aa8974602c7cf98a8ce1654acb8cadf.jpg)
![J4I)EA94XE8]S9BL28ITILM.jpg](/Upload/user0000-0000-0000-1111-000000000101/hulitiandi/hulizixun/2017-08-11/e6e4247fc98d60d74452452b401e845e.jpg)
患者置管后影像资料▼
![NTO_Z]YKO07UQSNR1}@PI4A.jpg](/Upload/user0000-0000-0000-1111-000000000101/hulitiandi/hulizixun/2017-08-11/d089f97866c4395e35755a022d966e18.jpg)
在桃源县护理界,利用B超技术置入PICC导管尚属首例。目前,有着丰富穿刺经验的神经内科护士长王秀丽和助手曾艳、曾芳已成功为5名患者实施了超声导视下的PICC置管,这标志着我院的护理穿刺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即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经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使用PICC极大地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导管不易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日趋广泛。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与CVC(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更能降低导管并发症及血流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塞丁格技术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超声导视下配合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方法,与传统的PICC置管技术相比较,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穿刺难度大的患者,它避免了盲穿的不可能性,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99%),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了血肿、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我院护理部从2015年1月开始,首先在神经内科开展盲穿PICC置管操作技术,迄今共完成近30余例,无一例置管失败或发生严重并发症。医院十分注重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如今拥有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自该技术开展以来,医院护理部将B超导视下的PICC置管技术作为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在临床推广,并计划成立PICC维护专科门诊,让桃源县的广大置管患者不用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同等的高水平的专业服务。